
中方融媒3月19日讯(通讯员:夏瑶瑶)在中方县铜湾镇梅树村,连绵的青山像大地沉默的守护者,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,90后的杨彬便是其中之一。曾经,为了谋求出路,年轻的他背上行囊,告别了大山的怀抱,南下进厂。
初入社会的杨彬,就像一块渴望吸水的海绵,凭借着年轻人特有的冲劲、好学的态度和肯吃苦的精神,在特种技术工种领域一路“过关斩将”,成功考取了好几门作业操作证,到了2010年,他每月就能拿到5000元的工资,这在当时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了。然而,城市的霓虹灯再绚烂,也抵不过家乡的一抹月光,无数个夜晚,他望着窗外繁华的都市,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,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,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”,这句无奈的感慨成了他那段时光的真实写照。
终于,杨彬踏上了归乡之路。可回到家乡,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有些失落,时间仿佛在这里按下了暂停键,十多年过去了,家乡依旧是记忆中的模样,没有太多改变。短暂陪伴父母过完春节后,他再次转身,奔赴远方的工地,这一走,便是漫长的13年。
2023年,杨彬手头的项目顺利收工,那段时间,他频繁往返于城乡之间,村党总支部书记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契机,常常拉着他聊天,探讨返乡创业、建设新农村的可能性。这个提议乍一听,让杨彬心里直打鼓,毕竟创业充满了未知和风险,但细细思量,这不正是他一直渴望的兼顾工作与家乡的两全之策吗?而且,随着时代的发展,乡村旅游方兴未艾,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,不正是一座等待挖掘的宝藏吗?
于是,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,杨彬和镇、村相关领导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,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各地考察学习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。每到一处,他都像个求知若渴的学生,认真观察、虚心请教,把学到的知识和理念默默记在心里。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,杨彬下定决心,再次回到家乡,踏上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创业之路。
2024年4月,一场意义非凡的全村村民大会召开了。站在乡亲们面前,杨彬的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,紧张得怦怦直跳,他不知道自己描绘的这幅创业蓝图,在乡亲们眼中会不会太过幼稚,大家又是否愿意支持他这个大胆的想法。怀着忐忑的心情,他将心中的规划和美好愿景一一向大家诉说。没想到,话音刚落,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,村民们纷纷表示赞成,还热情地提出以村民股份制合作的方式入股。那一刻,杨彬的眼眶湿润了,他深知,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,而是肩负着全村人的期望。
梅树村经济合作社入股梅树溪畔旅游开发村民代表决议大会
说干就干,基地建设正式拉开帷幕,接下来40多天里,施工现场热火朝天,3、4台挖机像不知疲倦的钢铁巨兽,日夜轰鸣作业,40多名村民齐心协力,挥洒着汗水,大家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都盼望着那个承载着希望的项目早日建成。
终于,在2024年6月24日,“梅树栖畔”盛大开业!这个坐落在山区的乡村旅游度假区,宛如一颗耀眼的新星,乍然出现。它集漂流、桨板、脚踏船、烧烤、柴火灶、民宿、露营等多种项目于一体,为游客们提供了亲近自然、享受田园生活的绝佳去处。
“梅树栖畔”的诞生,给梅树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它成功解决了5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,其中不乏低保户、五保户和脱贫户,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增收。同时,借助互联网的东风,抖音、微信等平台的宣传推荐,让梅树村的农产品销售额一路飙升,达到了10万元,度假区的综合经济收入更是突破了100万元大关。每逢节假日,这里游人如织,营业日客流量最高可达800人次,昔日寂静的小山村,如今充满了欢声笑语,热闹非凡。
在这段挥洒汗水、追逐梦想的日子里,杨彬用自己的双手,亲手缔造了“梅树栖畔”的传奇,见证了一个梦想从萌芽到绽放的全过程。“梅树栖畔”就像一盏明灯,照亮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道路,点燃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;又像一座坚固的桥梁,一头连接着城市的繁华喧嚣,一头连接着乡村的宁静质朴,让更多的人愿意停下匆忙的脚步,走进这片绿水青山,感受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,重拾那份久违的纯真与美好。
杨彬说,在“梅树栖畔”的创业故事里,不光是有自己个人的功劳,更是全体村民共同奋斗的成果,每一位梅树村的父老乡亲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,他们的每一分努力、每一滴汗水,都值得被铭记。它生动地诠释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展现了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完美融合。它告诉我们,只要心中有梦,并为之不懈努力,哪怕身处偏远乡村,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,让梦想照进现实。
责编:舒千羽
一审:舒千羽
二审:蒲书琴
三审:钦佩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!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7月7日—7月13日)
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
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
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
学而时习之|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
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
看图学习丨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